首页 > 民航新闻 > 正文

眼控科技低云低能见度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助力航空气象安全保障
2020-08-17 17:04:01   来源:中国航旅新闻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航空气象开辟了更多新的可能。随着AI为航空气象赋能,智慧气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在影响航空安全的众多气象因素中,低云低能见度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在华东地区秋冬季大面积航班延误中,75%是由低云低能见度天气造成。由此可见,为了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航空公司需要更精准及时地解决低云低能见度问题。

\

低云低能见度危害大,传统检测方法受限

  低云是指云底距离地面2km以下的云层;能见度则是反应大气透明度的一项指标,降雨、降雪、雾、霾等都会造成能见度变差。

  低云低能见度是航空气象的“杀手”,已成为危害航空安全与制约机场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春冬季节,突发的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因临时调整起飞跑道或无法降落的飞机,给航空公司带来大量经济损失;在流量管控方面,突发低能见度严重制约航班调整、最佳路线规划和地面保障优化,给机场造成大量流量压力。此外,航班正点率与能见度密不可分。低能见度会对饱和性机场飞机起降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法达到民航对于机场的航班正点率80%的要求。

  低云低能见度是航空发展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之一,然而目前市场上对于低云低能度的检测仍以传统检测方法为主,传统预报系统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是技术限制下的预报准确率不高。现有模式预报的空间尺度不能满足机场精细化预报的要求,对双低天气的预报准确度低于30%,无法预测雾的生成和消亡时间;其次是设备的局限,低能见度监测区域和数据获取受限,且主要监测设备采购成本高;与此同时,以人工为主的经验预报效益低下,预报员培训周期超过5年,而成熟预报员对大雾有无与否的预报准确率却不足60%。

  由于传统检测方法的限制,机场及周边全方位低能见度监测及预报仍是目前的行业性难题,传统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航空气象的发展。

  人工智能带来新突破,低云低能见度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助力双低天气预测

  一直以来,对低云低能见度的精确检测都是行业难以攻克的痛点,而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下,飞行安全受到威胁、航班准点率低以及机场运行效率差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民航的发展。突破传统检测方法的技术壁垒,切实提高预测精准度,最大程度减少双低天气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已是整个行业迫在眉睫的需求。

\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航空气象开辟了更多新的可能。随着AI为航空气象赋能,智慧气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针对传统检测系统无法突破的难题,低云低能见度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以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采用AI智能摄像头和AI智能识别天气模块自建智能气象要素监测设备套组,全方位监测机场及周边气象变化,精准预测大雾生消时间、影响范围,提升双低天气精细化预报能力。统预报水平分辨率为500米,预报准确率达到99%,使用越久,准确率越高;同时支持在线制作与发布预警信息,提供可视化的各个跑道能见度展示。低云低能见度智慧系统还具备无人机监测、非法入侵物监测、雷暴预测预警等附加功能,更好地确保了航空安全管理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

  眼控科技自主研发的低云低能见度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已在浦东机场等众多航司、机场上线运行,大大提升了机场区域的低能见度监测能力和预报能力,使低能见度预报更精准。该系统的应用有效辅助了低云低能见度天气下的机场决策,对缓解机场流量压力、提升机场运行管理的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提升机场正点率的同时促进了机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优化。

  作为航空智慧气象综合解决方案先驱者,眼控科技研发成果与落地产品为国内航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眼控方案。在未来,眼控科技将持续发挥行业标杆的力量,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解决更多行业难点,让AI深度赋能航空气象,推动中国航空气象事业蓬勃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航空 气象 预警

上一篇:国双张桐:以提效增收为落脚点,民航数字化转型之道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